關注世紀視覺
手機官網入口
熱門關鍵詞: 電影電視劇出版發(fā)行 演播室租賃 廣告宣傳片制作 高清虛拟演播室
虎符纏臂,佳節又端午。
門前艾蒲青翠,天淡紙鸢舞。
粽葉香飄十裡(lǐ),對(duì)酒攜樽俎。
龍舟争渡,助威呐喊,憑吊祭江誦君賦。
——蘇轼《六幺令·天中節》
端午節是我國(guó)古老的傳統節日,始于春秋戰國(guó)時期,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。
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,又稱端陽節、午日節、五月節、夏五、重五等。端午節有吃粽子、賽龍舟,挂菖蒲、蒿草、艾葉,薰蒼術、白芷,喝雄黃酒等習俗。來看看大師名家筆下的端午風情。
齊白石 《端午美味圖》 1953年作
款識 癸巳端午,白石
此幅《端午美味圖》作于1953年,是白石老人晚年之作。雄黃酒、鹹鴨蛋、粽子、荔枝、櫻桃,都(dōu)是端午節應景之物,白石老人以少勝多,以寥寥幾筆將(jiāng)其描繪得淋漓盡緻,讓人有酒溫果鮮之感。此等形象,在前人畫作中極其少見,他們代表了與普通人同樂同憂的東西,蘊涵著(zhe)樸素的思想感情。
齊白石《端午鹹鴨蛋》
《端午鹹鴨蛋》看第一眼就有食指大動之感,因爲這(zhè)蛋心色彩濃豔明快,紅得誘人。而那畫中種(zhǒng)種(zhǒng)食物餐具,包括那隻小強的姿态,又是那麼(me)靈動接地氣,老家飯桌上不就是這(zhè)個随性的樣(yàng)子麼(me)。我好(hǎo)像都(dōu)看到畫旁邊有一個端著(zhe)酒杯笑眯眯的老頭正要下筷子。
齊白石《端午》
齊白石的《端午》裡(lǐ),一盤紅櫻桃、兩(liǎng)個粽子,巧妙點出作品的主題,凸現出老人節日的歡愉及對(duì)生活的熱情。
張大千 《五瑞圖》
我國(guó)民間曆來有把農曆五月稱爲“毒月”,把五月初五叫(jiào)作“毒日”。在古人看來,五月多災多難,百毒活躍。其中的“五毒”,蛇、蜈蚣、蠍子、蜥蜴、癞蛤蟆更是令人望而生畏。爲了對(duì)付這(zhè)五種(zhǒng)毒物,古人費盡心思找到了菖蒲、艾草、石榴花、蒜頭、龍船花五種(zhǒng)植物,合稱“天中五端”。
張大千 《五瑞圖》 立軸 設色紙本 1923年作
款識:癸亥(1923年)五日,仿石濤和尚畫法,奉少白老長(cháng)兄清玩。大千弟爰,時閑客虎林。钤印:張押、張季爰印
此畫爲張大千舊畫重繪之作,癸亥(1923)仿石濤清
新俊逸畫風,書法遒勁中稍顯稚嫩,但不難看出早期張大千在繪畫中的深厚基礎和仿古能(néng)力。1948年重畫枇杷、大蒜,筆法簡練純熟,敷色雅麗、相得益彰。
清 郎世甯 《午瑞圖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這(zhè)是一幅近似于歐洲靜物畫的作品,青瓷瓶内插著(zhe)蒲草葉、石榴花和蜀葵花,托盤裡(lǐ)盛有李子和櫻桃,幾個粽子散落一旁。圖中的粽子、蒲草等物暗示此畫是爲中國(guó)的傳統節日——端午節而繪制的。宮中檔案說此圖“端陽節備用”,表明當時宮廷也有端午使用菖蒲、艾蒿的習俗。
吳昌碩《端陽景物圖》
吳昌碩是傳統文人,詩文功底深厚,詩書畫印皆有獨特獨到之處,他多次用精妙的筆墨描繪端午風情,精美典雅,蒼潤大氣,樸厚古茂,彰顯著(zhe)端午節慶的隆重與美好(hǎo)。
清 羅聘 《端午圖》 1795年作
此畫所繪均爲端午節常見之物,看似漫不經(jīng)心,實則苦心孤詣。著(zhe)色鮮麗,豔而不俗。
清 邊壽民 《端午即景圖》 77×54cm 紙本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
早在《帝京景物略》中,便有端午捉蟾蜍之習的記載,所以在此畫中,端午雜卉與蟾蜍并列一圖,便是極爲應景的了。有趣的是,邊壽民還(hái)自題詩曰:“最好(hǎo)葦間五月天,蒼蒼蒲柳碧波前。興來寫幅端陽景,質與當垆作酒錢”,其趣味性已然甚于應景之需。
清 王時敏 《端午圖》
此圖是王時敏晚年爲端午節所作的節令畫,描繪了菖蒲、蜀葵、玉簪以及薔薇等幾種(zhǒng)初夏的時令花卉。該圖所繪花卉筆墨簡練潔淨,清新古雅,表現了吉祥喜慶的意境。
“夏月枇杷黃似桔,年年新果第一批。”端午前後(hòu),正是江南名果枇杷成(chéng)熟的季節,畫家的筆下除了粽子,當然也少不了又好(hǎo)吃又好(hǎo)看的枇杷。
五月五,是端午,
端出“五”來是祝福。
“世紀視覺傳媒” 全體同仁恭祝您“端午安康,阖家幸福”!